张公庙村是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的一个行政村,共有村民3653人,党员90名,设6个党小组。在市委统一要求下,2015年11月以来,该村党支部已连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次,取得良好效果,赢得党员、群众广泛好评。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张公庙村党支部逐步认识到,要把主题党日办实办活办长久,必须做到“三个必不可少”。
固定要素必不可少。就是要通过制度层面的统一设计,明确活动的时间、参与主体、程序等基本要素,推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固定活动时间。坚持在每月的第一个周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月一次。活动当天,除因重大事项经请示乡镇党委同意顺延或提前外,其他一切安排必须让路,充分保证“政治节日”的优先性、严肃性。固定活动主体。明确村全体党员为活动主体,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参与。通过严格实行签到、请假、通报制度,保证党员参与率达到80%以上。对外出打工、因事或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活动的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网络寄学的方式“补课”,做到每名党员不落下、不掉队。固定基本流程。以党员大会为核心环节,大会前召开支委会,研究确定拟提交党员大会审议决策的重要事项,大会上落实诵读党章、学习党规党情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交纳党费、开展组织生活、实行民主议事、落实公开制度等“六事联动”,大会后召开党小组会,组织党员“述学述做”,落实党员大会决策,及时向村支部报备情况。通过大会前、大会上、大会后整体安排,形成了部署-实施-落实-反馈的“流程闭环”。
党性党味必不可少。就是要始终坚持主题党日活动的政治属性,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绵绵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活力、巩固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坚持总遵循。把反复学习党章党规、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支部主题党日“必修课”,在潜移默化中让每一名党员增强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根据当月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篇目和上级党委精神,确保全体党员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营造庄严感。落实“一室两挂六带(戴)”要求,每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活动室都要悬挂党旗,“七一”期间还要悬挂入党誓词;党员戴党徽,带党章、党费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资料、学习笔记本。逢国庆等重大时间节点要齐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逢党员入党月要邀请党员畅谈入党初心,从细节处营造浓厚的党日氛围,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党员做模范。运用党小组会,对党员上月“学”“做”的情况进行报告互评,查不足、补短板,对本月党员大会决策作出分工安排,给每名党员开出任务清单,形成“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注重在急难险重一线检验党员“成色”,据统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村党员先后开展抗洪抢险、修路清渠、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1300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700多件,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明显。
深化拓展必不可少。就是要紧跟政策要求和工作需要,在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更新,像磁铁一样把党员群众紧紧吸引住。丰富学做形式。设计开展“微党课”、“面对党旗说句心里话”等小巧别致的配套活动,耗时少、触动大。运用QQ、微信等方式把主题党日活动开到“网上”,方便流动党员参与。设立“党员先锋榜”和“好人好事榜”,每月一公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了党员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回应群众关切。主动把农村各项工作融入主题党日活动,对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和涉及多数群众利益的事项,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通过群策群力让难事不难。张公庙村党支部20期主题党日活动先后提出39个议题,涵盖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综治维稳等内容,每一项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中38个议题顺利实施,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高度认可。推进机制创新。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平台,检索并暴露出了张公庙村党支部过去工作中的大小不足,由此衍生出党员联户、党员巡防、党员积分制管理、项目廉政监督员、退职村干部返聘等系列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支部工作的内容体系,实现了村级管理更加透明、党群联系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