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强化系统思维 聚焦核心目标

来源:admins 时间:2017-04-20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咸宁市紧紧围绕“学”深入、“做”扎实这一核心目标,坚持以支部主题党日为主要载体,系统谋划部署,全力投入做好谋篇布局、行为养成、成效检验“三篇文章”,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总揽不包揽,统分结合抓好顶层设计。坚持从一开始就认真抓好整体谋划,把握好严格执行标准和尊重基层自主性的平衡点,确保学习教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市委每年初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分类指导意见书,全年“挂图作战”,四届七次全会将支部主题党日以支部工作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有力保证了支部主题党日的“法定效力”和正确方向。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支部和全体党员创造性,对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提炼归纳形成机制,如,将支部主题党日硬件要求概括为“一室两挂六带(戴)”,基本内容提炼为“六事联动”,主要做法与“三会一课”深度融合等,确保了学习教育始终对基层“胃口”、呼应基层心声。持续开展阶段性回头看,紧扣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对态度懈怠、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及时纠偏叫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建立长效机制的通知》、《关于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支部主题党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等系列指导性文件,确保了学习教育始终繁简得当、多出“干货”、深入人心。
    一环扣一环,绵绵发力建构行动自觉。坚持一切从达成最广泛的共识、形成最自然的习惯出发,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自觉开展好学习教育的内生动力。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数”,全面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制度,今年一季度,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调研1200余次,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1700余次,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436场次,以实际行动引领基层。全市“两会”期间,7个代表团351名代表成立7临时个党支部,利用休会正常开展第1期支部主题党日,一人不漏,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用足日常指导督办这个“关键的一招”,2015年10月以来,累计下发活动通知18期,月月有通知、期期有指导。适应基层党员需要,编印《支书手册》《党员应知应会手册》,制作专题画册3套、动漫短片3部,推送手机短信15万余条,将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分县市区、市直单位等成立6个督导组,细化督导任务为10大类25条,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电话抽查15次,制作暗访短片2部,80余名县乡干部撰写观后感和书面检查,警醒了思想,强化了行动自觉。构齐制度化开展这个“关键的一环”,将支部主题党日与“三会一课”深度融合,以党员大会为核心,分会前、会上、会后分别定制工作内容,会前召开支委会,研究议题、细化方案;会上按“六事联动”要求,逐项落实;会后召开党小组会,贯彻执行各项决议和工作任务。配套建立党员能力提升机制、述学述做机制,打造智慧党建系统,客观记录、公正评价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活动开展情况,推动学做由党日向平日延伸。
    有形促有质,服务大局彰显学做成效。坚持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检验学做成效的“主战场”,用感受得到的作风转变、看得见的务实举措展现党员风采、发挥党员作用。发挥政治功能,紧紧围绕服务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分别在今年第1期、第4期支部主题党日中集中开展推荐提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候选人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专题活动,有效调动了全体基层党员的参与激情,基层党组织覆盖率近100%。相关做法受到《人民日报》、《焦点访谈》等新闻媒体的关注推介。服务精准扶贫,依托支部主题党日开展“三扶一助两促进”活动,全市兴建农民学校901所,选派“第一书记”192名,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促脱贫攻坚的实施办法》,累计谋划村级发展规划328个,10万人成功脱贫,62个贫困村出列。排解民困民忧,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推行“走村巷·连民心”工作机制,市委领导带头,围绕基层支部大事小情展开驻点服务,今年一季度,31名市领导已深入94个村(社区),9个乡(镇、办事处)开展活动,发现问题103个,提出意见或建议158条。展现模范形象,依托支部主题党日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履职尽责管理工程,13.7万名党员参与到“我们是党员,我们在行动”活动中来,认领兑现“微心愿”2.7万个,志愿服务15万人次,解决问题3.3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