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号召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立足“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不断增强干事创业自信、铭记初心使命、汇聚拼劲闯劲,逐梦可期未来。
学党史,坚定“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自信来自对党的信仰。百年风雨兼程,我们党走过从无到有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历经从小到大的“直挂云帆济沧海”,从红船到巨轮,一个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分析本质,是源于党员深植内心的自信和坚定的信仰。李大钊、杨靖宇、刘胡兰等一批革命先烈面对侮辱和死亡时,依旧高呼共产党万岁,面不改色,直面生死,那是心中有光,不惧黑暗的强大自信。学习党史,重在坚定“四个自信”,这样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可以不惧荆棘遍布,不惧险滩高山,向着伟大中国梦不断前行。
学党史,铭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角度阐明了我们党依靠的是谁,为的是谁。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是与“人民”两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半条棉被”的故事再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体现出来的是党员群众浓浓的鱼水之情,我们要时刻心怀这份情,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日常实践中亮出来,将百姓手中“芝麻大的小事”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尽最大的努力为民解忧排难,守护百姓脸上的笑容,心中的幸福。
学党史,凝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目前,全国农村9899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国家消除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正向着乡村振兴新目标大步迈进。但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远还没有到歇一歇等一等的时候,必须扛起锄头再挥地,扬起风帆再起航。1921年到至今,不论是面临强敌,还是改革开放、摆脱贫困,广大党员干部凭着一股不停歇的拼劲闯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实现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伟大转变,开创了属于中国的荣光。面对党中央的号召,我们要沉心静气学党史悟党情,汲取党史蕴含的强大力量,聚集愈是艰险愈向前的拼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昂扬姿态开启奋斗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