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做到“三动一静”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发展格局正在构建,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提出的“七种能力”为我们年轻干部应对形势之变、发展之变提供了重要指导,就是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年轻干部,尤其是新时代组工干部,我们要学会动眼去看、动嘴去说、动手去做和静心沉淀,以“三动一静”提升能力,投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战。
动眼去看,提升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年轻干部的基本素质,是组工干部的第一素质。学习党的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也是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知识源泉。“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讲述过他的读书故事,也每每在演讲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听者叹服。不止一次号召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我们要经常看书,多读马列著作,多温习毛泽东思想,多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同时,也要多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组织工作是大家公认的“忙忙忙”,但不要因为我们日常工作忙,而放松对知识原理的研究学习。
动嘴去说,优化沟通能力。沟通如同呼吸,是一个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年轻干部的必备素质和立身之本。年轻干部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将自身与群众的沟通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向上强化沟通,确保准确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对下强化指导,确保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这个过程都需要与领导、同事和群众实现良性互动。要不耻多说,作为组工干部如果担心说错话而不去说,这是一种固步自封的行为,久而久之,没有任何问题需要向上级反映,没有什么思路方法创新,旧的制度不适应新情况也不去指出来,那么组织工作只能开倒车。尤其是在发展飞速的今天,稍有停顿,可能就是别人稳步前进,而自己跑步倒退。要谨慎开口,有效沟通。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组织的形象,与别人沟通要谨慎地表达信息,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善于倾听,融洽气氛,增强团结合作。
动手去做,深入基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谆谆教诲,实际问题来源于人民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要想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给他办实事,解难题,他就会感激你;你给他甩脸子、碰钉子,他就不会理睬你,这是基层工作的一项铁的规律。从来就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作为年轻干部,要注意向群众学习,坚持“五到四从四多”工作法,“走遍咸宁”,用脚力走出民力、生产力,常到农户农家话家常,常到田间地头察民情,多与群众共风雨。在基层,基本上是和群众打交道,交道打好了,事就好办了,“阅卷人”满意了,“分数”自然高。
静心沉淀,坚定理想信念。“十三五”我们精彩走过,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更加催人奋进,在现实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少不了机遇和挑战。工作中免不了遇到挫折,心态有所波动;也少不了各种诱惑,心神会有所松动,面对这些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有了理想信念,才有饱满的精神面貌,才有积极的精神状态,才有澎湃的工作热情。“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应该放平心态,坦然面对得失,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要真正做到“立志做大事”,在事业追求上把目光放远、永葆进取心。
习总书记说过,“未来的竞争是年青人的竞争,今天的年青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应该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
(作者:邹能 崇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