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组工在线 > 南鄂英才

咸宁: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2-04-12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近年来,咸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定位,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人才政策措施、完善人才工作体系、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咸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 第五届“南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签约仪式


01


千方百计引人才



“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范围内,统筹调剂事业编制资源,设立专项事业编制,用于满编单位当年引进经认定的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使用。”今年年初,咸宁市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的若干措施(试行)》,以正式文件向用人单位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

这是咸宁践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逐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咸宁市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突出需求导向,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南鄂英才计划”的若干意见》《咸宁市关于“大学生引进计划”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进一步筑牢了全市人才发展的“四梁八柱”。

除了政策引才,该市还坚持以特色品牌活动吸引各类人才来咸创新创业。连续五年举办“南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促成海内外60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来咸洽谈对接,推动90多个人才项目达成合作和落户意向,形成“举办一次大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带来一批产业项目”的链式效应;连续四年开展“南鄂英才”评审,吸引一批国内外“双创”精英报名参评,共评定68名“南鄂英才”和优质人才项目,有力推动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光电信息等产业转型升级;连续五年开展“院士专家咸宁行”活动,搭建专家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并逐步实现由专家单项调研提供技术咨询向项目成果推介双向互动转变,共解决各类企业技术难题339个,签订合作协议56个。

“南鄂杯”高创赛、“南鄂英才”评审、“院士专家咸宁行”等品牌活动已成为咸宁乃至湖北省人才工作的靓丽“名片”。




▲ 咸宁市组织开展各类人才联谊交友活动


02


产教融合育人才



打铁还需自身硬,双轮驱动显成效。

咸宁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充实咸宁人才队伍,既要筑巢引外凤,也要精心培育本土人才。

为打造乡村人才“蓄水池”,咸宁市坚持产教融合、多点发力,与市域内高校合作,深入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

2017年,在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咸宁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2021年,为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市启动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中高职贯通教育。截至目前,共招录学员1972人,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学员培养全覆盖。2021年换届后,有104名学员新进入村“两委”班子,在村“两委”任职的“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突破500人,其中77人成长为村主职,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该市从2018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依托湖北科技学院开展大专层次乡村医生订单定向人才培养,市县两级财政和湖北科技学院按照50%、30%、20%的比例承担培养对象每人每年1万元的学费、生活费补助。截至目前,共招录学员631人,首批毕业学员102人已分赴各县(市、区)村卫生室开展医疗服务,进一步筑牢了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 省级“博士服务团”成员李佳为群众义诊


03


刚柔并济用人才



“用”就是要扬其长处,实现人才效应最大化。

咸宁市始终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实效导向,刚柔并济用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上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

郑泓,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专业博士,2019年获评咸宁市“南鄂英才”A类人才,也是落户赤壁高新区的武汉高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公司的“领头羊”,郑泓在武汉高正项目正式签约赤壁高新区后,与公司骨干不断往返浙江和湖北,高效衔接强力推进项目在咸落地。在咸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4个月内就完成厂房装修和设备调试,创下了工业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120天的惊人纪录。公司步入正轨后,郑泓带领他的团队实现公司年产值4年翻到7个亿的目标,给当地政府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为了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咸宁市还柔性引进一批专家人才在咸开展技术服务和挂职锻炼。

李佳,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实验室主任、副教授,2020年8月以第九批省派“博士服务团”成员身份到咸宁市中心医院挂任副院长一职。服务期满后,他又主动申请延期,作为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继续服务咸宁。“刚到咸宁的时候,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但是中心医院给我充分自主权和施展才华的空间,让我干劲十足。”李佳说。

在咸挂职的两年里,李佳共接诊患者2000余例,开展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百余次,带领湖北“博士服务团”到基层义诊10余次,惠及群众千余人。

据了解,截至目前,咸宁通过聘用、兼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吸引了30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候鸟专家”“飞行博士”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柔性合作关系。同时,从市本级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选派科技副乡(镇)长、科技特派员、特聘农技员等各领域人才500余人到乡镇挂职锻炼,畅通了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缓解基层人才智力资源匮乏的难题。




▲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吴卫龙返乡创业,在通城县开展肉鸽养殖


04


真心实意留人才



“我是恩施人,在咸宁没有亲戚也没有住房,刚开始来咸宁时,生活有很多不便,好在市委人才办主动为我们提供人才公寓,解决了住房这一个大难题。”2020年“招硕引博”引进人员谭涛说道。人才公寓里床、衣柜、餐桌、椅子等家具一应俱全,还配备了冰箱、空调、热水器等常用电器,拎包即可入住。

为了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和人才生活环境,近年来,咸宁市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新建、改建、配建等方式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各类专家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同时,该市大力实施人才暖心工程,先后落实人才项目扶持资金和生活补贴4500余万元,发放各类人才项目贷款3.29亿元,累计为500余名专家人才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为人才打造优良“生活圈”。

宋东宝,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博士,常年漂泊在外的他在咸宁系列人才政策的吸引下,决定返乡回咸创新发展。2020年,他以“湖北百米生防天敌扩繁基地建设”项目获评“南鄂英才”B类人才称号,并获得项目扶持资金50万元。宋东宝将项目落地咸宁后,其家人也随着他一同来到咸宁,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了解到他在咸无自住房的情况后,积极协调安排其入住人才公寓,并向其介绍“南鄂英才”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为其一次性拨付购房补贴25.9万元。

下一步,咸宁市将继续以不拘一格的胸怀、视才如宝的情怀,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咸宁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贡献更多人才力量,奋力谱写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